• TVT体育





  • 中医知识大全

    发布时间:2023-11-15 浏览量:806

    1. 中医介绍

    什么是中医 ,中医指的是“中国传统医学”,中医是一种古老综合的医学体系 ,它包括了数千年的历史和经验,包含阴阳平衡、气血流通、经络系统等理论 。

    什么是西医,西医指的是“西方医学”,即现代科学医学,主要基于西方国家的医学理论和实践,注重以解剖学 、生理学 、生化学等现代科学原理作为基础 。

    中医的起源,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 ,人们开始观察和总结与健康、疾病相关的现象,并尝试使用自然界的植物、动物和矿物等来治疗疾病。

    中医的精髓是什么,中医注重整体观念 ,将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,其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,出现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体现。  

   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,科学依据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所得到的可靠证据,中医依靠“望闻问切”进行诊断 ,在科学依据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挑战 。

    如何看待中医,中医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,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,我们应该积极看待、理解和尊重中医文化 、中西医互补,而不是全盘否定。

   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,中医的诊断方式包括望(观察) 、闻(听诊)、问(询问)、切(脉诊)等,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、针灸 、推拿按摩、拔罐 、刮痧等。


    2.中医与西医有什么区别

    理论基础不同,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、五行学说、气血理论、经络系统等 ,西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解剖学、生理学 、生化学等现代科学原理。

    诊断方法不同,中医通过望(观察) 、闻(听诊)、问(询问) 、切(脉诊)判断病情,而西医则依赖于实验室检查、放射学检查 、影像学等现代医学技术。

    治疗方法不同,中医的治疗方式包括:中药治疗  、针灸、推拿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方式,西医的治疗方式包括:药物治疗、手术、放射治疗等现代医学技术。

    理念不同,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 ,强调防病为主、调节平衡、整体观念 、维护健康等;西医更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,强调病因学、病理学,强调科学依据 。


    3. 中医的理论

    阴阳学说 ,阴阳学说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,阴常与负 、静、内、阴冷等特征相关,阳常与正、动 、外、阳热等特征相关。

    五行学说,五行学说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变化和相互关系 ,例如心属火 ,火代表着热 、活动和充满能量的属性 ,水的属性可以调节心脏的过度活跃。  

    气血理论,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,气血运行对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,不同疾病表现为气血不足、紊乱或阻滞 。

    脏腑理论,中医将人体的生理功能划分为五脏(心 、肝、脾、肺 、肾)和六腑(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) ,每个脏腑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。

    经络理论 ,经络理论认为,人体内部存在一组络脉系统 ,贯穿全身,将五脏六腑组织连接起来,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,调节着身体的生理活动和疾病状态。

    食疗和调养,中医强调饮食的调理对健康的重要性,将食物视为药物,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,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理,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预防疾病。


    4. 中医的利弊

    副作用较少 ,中药多为天然草药制成,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,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,中医的治疗方式(中药、针灸、推拿等)相对温和。

    注重整体观念,中医治疗时不仅关注症状本身 ,还注重了解病因 、病机以及个体的整体状况 ,以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,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平衡。

    强调预防和健康维护,中医注重预防和健康的维护 ,强调整体的健康观念 ,包括生活方式 、饮食习惯、情绪管理等方面,以防止疾病的发生,达到身心健康 。

    强调个体差异,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 、病情 、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,而且中药种类繁多 ,可以根据病情来灵活配置 ,使药效更适合患者本身。

    治疗周期较长 ,中医治疗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,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。相比之下,西医往往能够提供更迅速和直接的疗效,比较适用于急性病症。

    标准化和规范性不足,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差异,不同医生可能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,治疗效果存在差异,这使得中医在标准化和规范性方面相对不足 。

    不适用于急重症和创伤领域 ,中医的治疗方式相对温和,更适用于慢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治疗 。急重症、创伤和一些紧急情况下,西医的治疗方法更有效。


    5. 中医的治疗方式

    中药治疗,中医常常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,中药是从天然草药中提取的,具有多种活性成分 ,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、气血运行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    针灸,通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上 ,刺激穴位和经络,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,针灸疗法包括  :经络针灸 、耳针 、手针等多种形式。

    拔罐,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放置有火燃烧或其他方式产生负压的罐子 ,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,以促进气血流通、消除淤血 、舒缓肌肉紧张、消肿止痛等功能 。

    推拿按摩,推拿按摩包括 :推、拿、捏、揉、按等手法,通过对人体的穴位、经络、肌肉等部位进行适度的力度刺激,调理气血、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病情 。   

    刮痧,刮痧是指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用特制的刮板或其他工具进行刮拭,以刺激皮肤、舒缓病情的治疗方法,刮痧可以促进气血循环、舒缓肌肉疼痛等功效。    

    食疗,中医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,有些疾病可以通过特定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来辅助治疗 ,例如调理脾胃、滋养肺脏 、清热解毒、滋阴润燥等 。

    中草药外敷 ,中草药外敷也是常用的方式,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或制成浸膏 ,直接外敷于患处 ,通过草药的渗透和作用来治疗疾病,如湿疹、烧伤 、创伤等。  


    6. 中医相关的药材

    人参 ,人参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,具有补气养血 、益精补肾 、强身健体作用,有人参丸 、人参片、人参茶等形式,可以单独使用 ,也可以与其他药材组合 。

    陈皮,陈皮是由晒干的橘子皮制成的药材,具有理气消食、行气止呕的功效,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和缓解胃肠不适 ,“陈”指的是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过程 。 

    黄芪,黄芪(qí)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 ,属于豆科植物 ,其主要部位为植根的根茎 ,具有补气固表 、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,常用于调理气虚和免疫功能低下 。  

    当归,当归是一种补血药材,也被称为女性的“补血圣药” ,具有活血调经 、补血的功效,常用于妇科问题,“归”表示回归、归属 ,有调理、调和的含义 。

    白术,白术被视为一种滋补和调理药材 ,具有补脾益气 、利水止泻功效,白术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外观特征,因为白术的根茎表面呈现出较浅的白色或灰白色。  

    阿胶 ,阿(ē)胶是由驴皮经过特殊的加工制成的胶状物质,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 ,常用于补血、调理气血和调理月经问题 ,也可以改善失眠、焦虑等问题 。  

    茯苓,茯苓(fú líng)是由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的菌核部分干燥而成,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药材 ,它具有利尿 、消肿的作用 ,常用于水肿、湿热、尿频等症状。 

    甘草 ,甘草是由豆科植物甘草的根部经过加工制成的,甘草具有润肺止咳、抗炎、调和药性的作用,也可以增强其他药物的功效,减少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 。

    黄连,黄连是一种苦寒性质的中药,由毛脉黄连科植物黄连的根茎部分制成,黄连具有清热燥湿 、泻火解毒作用,常用于治疗湿热 、口腔溃疡、炎症等症状。    

    白芍 ,白芍(sháo)是由毛茛科植物白芍的根部经过加工制成的,白芍被视为一种滋补和调理药材,具有补血调经、安神补心、止痛镇痛 、清热解毒等作用。 


    7. 中医相关的书籍

    《黄帝内经》,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,被誉为中医学的基石和源头,是一部包含了广泛中医理论、人体结构 、诊断方法、治疗原则和养生保健等内容的著作。   

    《伤寒杂病论》,作者张仲景 ,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,如今依旧是中医院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,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 、症状 、发展以及处理方法。   

    《难经》,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 ,作者是扁鹊,全书共有八十一难,采用问答方式,内容包含脉诊、经络、脏腑、阴阳、病因、病机、病证等方面内容。  

    《神农本草经》,是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,这本书记载了大量的药物信息,对中草药的分类、功效、用法和配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。  

    《本草纲目》,作者李时珍 ,这本书收录了1892种草药和1100余种动植物药物,是当时最全面和系统的药物学著作之一,每种药物和植物都有详细的描述。 


    8. 中医相关的术语

    把脉,把脉是指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(强弱 、速度、长度)来获取患者的身体状况,中医认为,人体内脏器官和经络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脉搏反映出来。

    老中医,老中医通常是指年长且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 ,这些医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,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医术和诊疗经验 ,熟悉各种疾病的施治 。

    经络,经络被认为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贯穿全身 ,将脏腑连接起来,气血能够在人体内流动,提供养分和氧气给组织器官,排除废物和毒素,调节人体平衡。

    临床,在古代,医生给病人看病 ,是在病人的床边进行诊断的 ,“临床”由此而来 ,现在指的是医生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诊断、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。

    湿气,指体内湿液的异常积聚或外界湿邪的侵袭,引发身体失调 ,可以由潮湿的环境、雨水、水浸等因素引起 ,导致肌肉酸痛、关节疼痛、湿疹和皮肤问题 。

    秘方,秘方是指一种特定的 、非公开的治疗方案或药方,通常由某位医生、医药家或医学传承者所独自拥有和传承,秘方多来源于个人经验积累或家族传承 。  

    偏方 ,偏方是指在民间流传的、特定个体或家族传统中所使用的独特治疗方案,偏方的疗效和安全性往往缺乏科学验证和临床研究的支持,使用时需要谨慎 。

    保健,保健意为“保护和维护健康”,是指通过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,来预防疾病的发生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,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状态 。

    疑难杂症 ,疑难杂症指的是临床上病因不明或病情复杂、治疗困难的一类疾病或症状 ,这些疾病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,且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。  

    风湿  ,风湿病起源于中医的风邪理论,风邪被认为是一种外邪,可以通过风的传播进入人体 ,风邪侵袭体内 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,经络受阻,引发相关疾病 。

    病理,“病”是指人体发生的各种疾病、病变,“理”是指对疾病进行分析 、解释和理解,病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疾病的本质 、病变的机制和病理过程 。

    世家,“世家”指的是在中医领域中具有世代传承的医学家族或医学世家 ,这些家族通常有多代人从事中医医学工作,并将丰富的医学经验和知识代代相传 。

    方剂 ,“方”是指中医药学中的药方,即将多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和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处方,“剂”是指将草药加工成丸剂、散剂、汤剂等不同的形式。

    回到顶部图片


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