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VT体育





  • 中医的这些关键术语,你不能不知道!

    发布时间:2023-11-15 浏览量:683

    1.五心烦热:指两手两足心发热,并自觉心胸烦热 。­

    2.流注 :是毒邪流走不定,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。多发于肌肉深处,结成或漫肿,单发或多发,日久成脓。多患于气血虚弱者。

    3.肺金: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,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,称肺属金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.中风 :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。病可因阴精亏损 ,或暴怒伤肝,使肝阳偏亢,肝风内动;“类中风”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5.痰火 :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6.君主之官 :君主 ,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。

    7.虚喘:是肺肾之虚 ,尤以肾不纳气为主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8.厥 :即厥症 。泛指突然晕倒 。­

    9.荣、卫 :营气、卫气 。­

    10.肝痿:又称筋痿 。­

    11.气逆 :指气上逆而不顺。­

    12.­三焦:分上焦,中焦和下焦。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 ,包括心,肺在内 ,中焦指膈下 ,脐部的上部位,包括脾,胃等脏腑;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,包括肾膀胱,小肠 ,大肠,从生理角度上讲,还包括肝,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13.真火 :指肾阳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14.血为营,气为已:营指营气 ,是血中之气,卫指卫气,起卫外作用,固表作用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15.龙雷之火:指肾火 ,肝火。心肾之火。龙火 ,指肾火 ;雷火,指心火 。­       

    16.相火 :和“君火”(心火)相对而言 ,一般指肝肾的相火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17.神 :神气,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。­

    18.肝气:指肝脏的精气。­

    19.肝血 :指肝脏所藏的血。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20.肾火:肾是阴脏 ,内藏水火(即真阴,真阳),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。­

    21.心火: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,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。

    22.肾气:肾精化生之气,指肾脏的功能活动,如生长 ,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。­

    23.肾水: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。­

    24.先天 :人身生命,发育生殖的本源 ,与后天相对而言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25.后天 :指脾胃 。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,发育,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,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26.肝为肾之子:按五行学说 ,肝属木,肾属水,水生木,所以肝为肾之子,而肾为肝之母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27.骨蒸:“骨”表示深层的意思,“蒸”是熏蒸的意思,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,故称为骨蒸。­

    28.­心肾不交:心在上焦,属火 ;肾在下焦,属水。心中之阳下降至肾,能温养肾阳;肾中之阴上升至心,则能涵养心阴 。在正常情况下,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,协调,彼此交通,保持动态平衡 。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。心居上焦,肾居下焦 。正常情况下,心与肾相互协调 ,相互制约 ,彼此交通,保持动态平衡。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,两者失去协调关系,称为心肾不交 。主要症状:心烦 ,失眠 ,多梦,怔忡,心悸 ,遗精等。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。­

    29.任脉 :起于小腹内(胞中)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。同时又出于会阴部,上至前阴,沿着腹部正中线,通地脐部,上至胸部  ,颈部,是阴部经脉的总纲。­       

    30.君:即君药,指这个处方中的主药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31.真水:指的是肾阴 ,是与肾阳相对而言,肾阳指本脏的阴液(包括肾脏所藏的精),是肾阳功能活动的基础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32.肝木,脾土 :中医五行学说:把肝归属于“木” ,因为肝主疏泄条达 :把脾归属于“土”,因脾主消化饮食 ,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,故同土的生化万物的特化相联系。­

    33.腠理:指人体皮肤,肌肉和脏腑的纹理,是气血流通灌注之处 。腠理外连皮肤,为卫气散布和汗液等渗泄的通路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34.往来寒热: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,定时或不定时发体的情况。­    

    35.君相二火 :即君火和相火。君火,指心火。因心是所谓“君主之官”,故名。相火,与君火相对而言。二火相互配合 ,以温养脏腑 ,推动功能活动。一般认为命门,肝胆,三焦均内有相火,而相火的根源主要发自命门。­    

    36.冲脉:奇经八脉之一。起于小腹内(胞中) ,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。同时由阴部的两侧 ,夹脐两旁向上 ,到胸部而止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37.恶血:即败血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38.败血:瘀血的一种,指溢于经脉外,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 。­     

    39.带脉 :奇经八脉之一。起于季胁部,横行环腰部一周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0.脾气:指脾的运化功能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1.命门 :有生命之门的含义,有生命的关键之意 。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。有指两肾为命门。­

    42.潮热: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 ,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(一般多在下午出现) 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3.痈:病名,风疮面浅而大者为痈,因气血受毒邪所困而瘫塞不通所形成的。­

    44.手汗:指手掌心潮湿多汗的症状 ,多为脾胃湿热引起。­

    45.前阴 :又称“下阴”指男,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6.后阴 :即肛门部。­

    47.死血 :指瘀血 。­

    48.湿痰:痰证的一种 。多由脾关健运,湿蕴酿痰所致 。症见痰多稀白,或黄滑而易出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49.木:即麻木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50.神明:即“神”的概念。“神”是神志 ,知觉,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,它有物质基础 ,由先天之精生成,由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来充养,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 。在人体它位居首要地位。前人把大脑 、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,故又有“心藏神”的说法。­       

    51.魂:为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感活动 ,为肝所藏 。­

    52.魄:属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 ,为五脏精气所化生 ,为肺所藏。­

    53.肝藏魂:“魂”属精神活动,肝气疏泄条达而情志正常 ,叫做藏魂。“肝藏魂”体现了精神活动和内在脏器的联系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54.心惊:指心中恐惧。­

    55.真气:即正气,《灵枢刺节真邪》篇“真气者,气受于天,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。”­

    56.内热生风:指阴虚热炽,煎熬营阴,经脉失濡而动气的证候。可出现动摇 ,眩晕,抽搐等症。­         

    57.心中火虚:指心阳虚弱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58.瞑 :闭上眼睛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59.­肝气燥:指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的症候。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,耳鸣,眼干,面红,烦躁,失眠等,多见于高血压症。肝为刚脏,喜柔润,忌刚烈。肝阴不足,每致肝燥而阳亢。­          

    60.­热厥 :厥证之一。指因邪热过盛 ,津液受伤 ,影响阳气的正常流通 ,不能透达四肢而见四肢厥冷的病症。多伴有口喝,烦燥,胸腹灼热,便秘等症状。­       

    61.心包络:简称“心包”,它为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,主要起保护心脏的作用。

    62.气化 :气的运行变化 。膀胱气化,即膀胱的排泄功能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63.膀胱之开合,肾司其权 :膀胱的开合排尿功能 ,主要依赖于肾气的作用 。      

    64.亡阴: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 ,可见皮肤干燥,身体枯槁 ,眼窝深陷,精神烦躁,甚则昏迷 ,谵妄等症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65.清肃之气 :指肺气 。肺气宜清净肃杀,如秋令之气 ,否则将上逆为患。

    66.脾不摄血:脾气虚弱,失去统摄血液的功能。

    67.脾土:脾的代称。脾在五行属土,故称。         

    68.心火:心的代称,心在五行属火,故称。         

    69.下元:指肾脏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70.假热 :指上部出现假热的现象。颧红如妆或口鼻出血,或口燥齿浮等症状。这是因为真阳浮越所致。

    71.肺热不能克肝:肺受热邪而不能制约肝气。按五行学说,肝木受克于肺金。

    72.气逆 :脏腑之气上逆 。指气上逆而不顺的病理。

    73.既济 :意指水火相互制约,相互依存 ,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的规律。           

    74.肾火沸腾 :指肾阳偏亢 ,火盛煎熬津液,迫津上腾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75.亡阳:由于大汗不止 ,或吐泻过剧,或其他原因耗伤阳气 ,以致阳气突然衰竭 ,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,汗出如珠而微粘 ,畏寒,手足冷,呼吸微弱,面色苍白 ,甚则口唇青紫,脉微欲绝或浮数而空等。类似于休克现象 。  

    76.脾气:主要指脾的动化功能,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统摄。固身血液的功能。

    77.中满:指胱腹胀满。

    78.水火相济:心属火,肾属水,水火两者相互制约 ,相互作用,以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,称为“水火相济”。

    79.相克:即相互约制,排斥或克服。五行学说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80.命门之火:即肾阳。是生命本元之火。寓于肾阴之中,是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 。还能温养五脏六腑,对人身的生长 ,发育,衰老有密切关系。脏腑有命门之火的温养,尤其是脾胃需要有命门火的温煦,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。    

    81.肾为肝之母 :按照五行学说 ,肾属水 ,肝属木 ,水生木,故肾为肝之母。

    82.胃为肾之关:”关”可以理解为水液出入的关口 。《素问,水热穴论》说 :“肾者 ,胃之关也。”是指胃气虚弱,胃口不开将引起二便失调 ,水液代谢障碍诸症。

    83.羸:瘦,弱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84.枯槁:消瘦比较严重,并且干枯无光泽。         

    85.真阴:即肾阴。又有“肾水”,“元阴”真水等名称。是与肾阳相对而言 。肾阴指本脏的阴液,是肾阳活动的物质基础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86.阴虚阳亢 :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 。一般在正常状态下 ,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 ,相互制约而协调。阴气亏损,阳气失去制约,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 ,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 ,称为“阳亢”。因此 ,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,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 ,两者互为因果。临床表现:潮热 ,颧红,盗汗 ,五心烦热,咳血,消瘦或失眠,烦躁易思 ,或遗精 ,性欲亢进,舌红而干等。  

    87.肝气 :指肝本脏的精气。常贝症状为两胁气胀疼痛 ,胸闷不舒 ;兼症较多见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88.开郁: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 。

    89.肾气:肾精化生之气 ,指肾脏的功能活动,如生长 ,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。

    90.真火证:即实火证 ,指火邪极盛引起的实证 ,热证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1.火越 :指火邪炽盛向外发泄的病症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2.相济 :相互补益。

    93.肝气无依 :肝气无处依附 。肝气依附于肝血,现心不行血,肝补无血可藏,故肝气无依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4.元阳:即“肾阳”又有“真阳”,“命门之火”等名称 。肾阳寓于命门之中,为先天之真火。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。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。

    95.心君不守 :心火不能守位。心主火,心火离散,导致心阳衰竭,血脉不行 ,故称心君不守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6.肾火避出躯壳:指阴寒内盛,致阴阳分离,肾阳外脱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7.厥逆:四肢厥冷。

    98.伤寒:病名或证候名。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 :狭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症的一个症型,主要症状有发热,恶寒 ,无汗,头项强痛等。与现代医学所称的“伤寒”不同。病因,指伤于寒邪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99.神农氏:传说的上古帝王,为农业与医药的创始人 。《淮南子,修务训》载:神农“教民播种五谷 ,尝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,令民知所避就。当此之时,一日而遇七十毒。”《史记三皇本纪》载“神农氏以赭鞭鞭草,始尝百草,始有医药 。”是本草之书 ,多托之于神农。     

    100.刀圭:旧时量药之器具,以借以指医术 。        

    101.青囊:药囊 。后世常以青囊称医术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02.河车之路 :谓肾气运行之路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03.泥丸:道家谓脑为泥丸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04.啐痛:碎 ,破也。碎痛,疼痛如破如裂,极言其痛之甚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05.大道如环:指阴阳消长运行的道路如园环一样,周而复始,循环无穷。   

    106.玄关:佛教谓出入玄旨之关门,即入道之门为玄关。 

    107.仁圣工巧:当作“神圣工巧”。《难经.六十一难》望而知之谓之神,闻而知之谓之圣,问而知谓之工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。以外知之曰圣 ,以内知之曰神。

    108.五夺:形肉已夺 ,是一夺也 。大夺血之后,是二夺也。大汗出之后,是三夺也 。大泄之后 ,是四夺也 。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。

    109.亢龙有侮:指阳亢至极,物极必反之意。

    110.四海:胃为水谷之海 ,冲脉为血海,膻中为气海,脑为髓海 。   

    111.尾闾:道家谓精门 ,命门为尾闾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2.玄理之法言:玄理  ,深奥精好的义理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3.四气:指风,寒,暑 ,湿四种邪气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4、四厥:四肢厥逆。

    115.华扁 :指华佗与扁鹊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6.圭臬:指事物的准则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7.四象 :《易.系辞上》:“两仪生四象。”两仪,即指阴阳 。四象为太阴,太阳,少阴,少阳 。

    118.面王 :鼻准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19.中恶:谓中邪恶鬼崇致病者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0.五常 :指仁 ,义,礼 ,智 ,信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1.橐龠: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,此喻肺主气,司呼吸,调节气机的功能 。

    122.覆辙:犹言覆车 。此喻失败的教训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3.郄 :指皮肤纹理缝隙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4.箴言:古代的一种文体 ,以规劝告诫为主 。

    125.私淑 :凡不及受业而宗仰其人者,私以其人为师,以其书为治道修身之资者皆称私淑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6.岘觎: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7.憎寒 :是一种外有寒战,内有烦热的症状。这是由于热邪内伏,阳气被阻 ,不能透达所致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28、痰嗽:又称痰饮咳嗽。指因痰饮而致咳,并以咳嗽为主证者。本征一般指寒痰饮邪,停于肺胃,证见咳嗽多痰 ,色白 ,或如泡沫。     

    129.寒泻:由于内脏虚寒所致,临床表现有大便清冷而稀,有如鸭粪,腹中绵绵作痛,小便清白,或表现为肠鸣腹痛,完谷不化。         

    130.阴证: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,指阴阳属性归类 ,分“阴证”与“阳证”。凡属于慢性的,虚弱的,静的 ,抑制的,功能低下的 ,代谢减退的 ,退行性的,向内的证候,都属于阴证,如面色苍白或暗淡 ,身重倦卧 ,肢冷倦怠,语声低微 ,呼吸 ,微弱 ,气短,饮食减少 ,口淡无味,不烦不渴。

    131.晕在心:按中医说法,“心藏神” ,神经系统头晕等疾病与心脏胆负供血等功能正常与否有关 。        

    132.少火:是一种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 ,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 。

    133.壮火: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。能损耗正气 。

    134.怔:是持续性心跳剧烈的一种症状。

    135.内热生风 :指阴虚热炽 ,煎熬营阴,经脉失濡而动风的证候。可出现动摇,眩晕 ,抽搐等症。       

    136.通人:学识渊博之人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37.私智:一己之管见,偏而自矜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38.子书:凡著书立说,自成一家言者,统称子书 。

    139.大象:宇宙一切事物之本原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0.太极 :指原始混沌之气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1.伐性之斧 :指危害身心的事物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2.腐肠之药:指损伤肠胃之药物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3.桑榆 :原指目落余辉在桑榆间。此引伸为晚年。

    144.委顿:极度疲困。

    145.理易 :明白医理。

    146.阳燧:向日光取火之凹面铜镜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7.故宅:原来的居室 。肾火之宅在于肾和命门。

    148.先天 :人身生命,发育生殖的本源,与后天相对而言。先天之本在肾,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49.后天 :指脾胃。人体出生后的生长,发育,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,要靠脾胃之后天吸收水各精微以滋养供给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50.脱精:精关不固,精液渗入小便而下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51.左券 :券,契约,分左右二联,主约双方各执其一,左券即左联。比喻有充分把握 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52.金针度人:向嫡传学子传授深奥理论及绝技。

    153.两仪:天地          

    154.飧泄:完全不化之泄泻。          

    155.犀烛:传说犀牛角放入水中会发光 。

    回到顶部图片


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