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VT体育





  • 常见病中医疗法

    发布时间:2024-10-10 浏览量:217

   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 ,所以也称汉医 。是研究人体生理 、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。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,中医中包含了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方法,其中,中医辨证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一种中药形式。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各种常见病中医辨证与调理吧。

    中医辨证论治

    中医辨证论治特点

    ①中医辨证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形式 ,其正确而合理地运用辨证思维,既善于综合考察病人各方面的情况,又重视具体分析病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。

    ②辨证能正确处理临证资料,能从全面详细却又复杂纷繁的资料中 ,立足于疾病现阶段的发展,辨别因果,分清轻重缓急,辨清主次,抓住主要症状。

    ③以症为据 ,探求病本,中医辨证能从构成不同证候的不同症状组合关系中,透过疾病的症状,找出该证侯所反映的疾病本质 。

    辨证论治顺序和步骤

    ①定位 :脏腑经络定位,确定疾病的病位 。

    ②确定 :确定疾病的阴阳、气血、表里、虚实 、风、火、湿、燥、寒 、毒定性的性质 。

    ③分析:必先五胜 ,分析各种发病机转时,确定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的生理变化。

    ④方案:治病求本,重点治疗其原发器官及其原发病理生理变化,提出对应的治疗法则。

    ⑤治疗:治未病 ,以全局观点来判断转归 、分析病势,通过治疗未病脏腑来协助治疗已病脏腑 。

   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

    抓主症明兼症法:是从主症和兼症两个方面去进行辨证。第一步是从主症辨,第二步是明兼症 ,第三步是诊断。

    综合分析法 :适用于病人的主症不明确的情况 ,将病人的所有的症状一个一个的进行分析  ,然后再把他们结合起来,辨出病因病机。

    中医辨证论治口诀

    气滞血淤 :气滞血淤肝郁成 ,太息易怒胁胀痛。月经不调胁痞块 ,舌紫脉虚诊可凭。

    表热证:表热热重恶寒轻,微渴有汗咽肿红。咳痰粘稠脉浮数,舌红苔黄银翘灵。

    表寒证:恶寒身发热 ,鼻塞无汗浮紧咳。中分恶风脉浮缓,头项强痛自汗出。

    寒证 :寒证面白畏寒冷,蜷卧口淡尿长清。便溏舌淡脉迟弱 ,阴盛外寒阳虚生 。

    实热证:实热高热面目红,汗出烦渴喜冷冰。登高而歌或谵语,舌绛脉洪和神昏 。

    中医望闻问切

    什么是望闻问切

    “望诊”见其五色,以知其病: 望诊是对人的目舌口鼻耳进行观察,表现形式为肝主目,心主舌,脾主口 ,肺主鼻 ,肾主耳。在人的五官中,望人的舌苔尤为重要,可以确定阴阳 ,湿热,上火等情况,对于痔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依据。

    “闻诊”区分病症,定虚实寒热: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。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、强弱、清浊、缓急……等变化,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。

    “问诊”知病症所起所在: 问诊首当问一般 ,一般问清问有关 ,一问寒热二问汗,三问头身四问便,五问饮食六问胸,七聋八渴俱当辨,九问旧病十问因 ,再将诊疗经过参 ,个人家族当问遍 ,妇女经带病胎产 ,小儿传染接种史,痧痘惊疳嗜食偏。

    “切诊”进一步确定病症: 指的是摸脉象,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,借以体察脉象变化,辨别脏腑功能盛衰,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。人的脉象形态有很多,常常让人难以掌握 ,学中医要经常摸脉,反复总结这样才能更精准的进行判断。

    中医十问歌

    一问寒热二问汗,三问头身四问便,

    五问饮食六问胸,七聋八谒俱当辨,

    九问旧病十问因 ,再兼眼药叁机变,

    妇女尤必问经期,迟速闭崩皆可见,

    再添片语告儿科,天花麻疹全占验。

    妇科问诊内容

    一般问诊:包括年龄、职业、民族、婚配、婚后生活和配偶健康状况。

    问主证与病期:主证即患者就诊时最为痛苦的症状 。围绕主证情况进行详细询问。

    问兼证 :即围绕主证询问有无其它症状。

    问病史:妇科不孕症患者须问清曾否怀孕过,有无流产史、难产史、手术史及其它病史。

    问月经:不孕妇女就诊必须问月经的具体情况,以及是否还有其他症状。

    问旧病:注意询问与现病有关的其它病症及其治疗经过或手术情况。

    问家族:了解父母、兄弟 、姐妹有无同样的病史。

    问其它:除上述情况外,尚需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,包括工作、卫生、家庭、个性等。

    回到顶部图片




  • XML地图